注册
闽南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 > 正文

滴水穿石,功成不必在我——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发展篇

来源:福建日报 2017-08-23 08:07 http://www.mnw.cn/

  “雪中送炭”,情暖棚屋区

  “我们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

  ——习近平在福建省政府2000年第一次党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由于历史、城市建设等原因,福州市城区有不少棚屋区,居民生活条件恶劣。

  棚屋区居民住的大多是木板房,夏天热得像桑拿房,必须不时往墙上泼水来降温;冬天又四处透风,要层层糊报纸御寒。居民们形容“下雨就漏,见风就响,见火就燃”。福州,因而得名“纸禙福州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州市大力推进棚屋区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居住条件。不过,由于多种原因,到本世纪初,城区还存在不少棚屋区,成为日新月异的城市亟待消除的“灯下黑”。

  棚屋区群众的居住条件何时能改善?这是习近平始终记挂的一件事,在省长任上还倾力关心、推动。

  台江区苍霞社区一带,原来就是典型的棚屋区。时隔多年,时任苍霞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永辉这样说:“我当时最怕听到消防救火车的呼呼的叫声,一叫我就担心是不是苍霞棚屋又着火了。连片的棚屋区,一家烧起来就是一整片烧起来啊!”

  2000年7月2日,烈日当空,时任省长习近平没打招呼,来到了苍霞社区棚屋区。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天气特别热,习省长又是在下午两点左右最热的时候来的。当时的街巷,窄得连车子都开不进来,他就带着大家下车步行,走得满头是汗。”陈永辉回忆。

  “非常时间”,更能体会群众冷暖。习近平说:“我们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来看,才能真正体会到住棚屋区群众的困难和疾苦。”

  正义路27号是一幢二层木屋,130多平方米的屋里住着7户27口人,房屋年久失修,旧板横斜。以帮人宰杀鸭子为业的唐庆旺正在院里忙碌。“省长就笑着朝我走来,让我带他到家里看看。”他回忆说。

  当时,老唐一家三口是典型的蜗居状态。8平方米的房子,既当客厅又当卧室,年幼的儿子只能住在搭建的阁楼上。“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在那么小的房子里挤着住了那么久。”老唐感慨地说,“当时我们多么渴望有个新的大的房子啊!我们愿望不高,我们这一代就算了,我们的下一代不能再这样住下去了。”

  老唐回忆说:“省长本来想爬到阁楼上去看看,但他身材高大,很难上去,就在梯子下跟我谈。”在狭小闷热、如同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习近平详细地询问了老唐一家的生活情况。不一会儿,所有人都是大汗淋漓。

  出来之后,习近平问身边的领导干部: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选在最热的天、这个时候来棚屋区调研吗?在场的领导,有谁,有谁的直系亲戚住在这样的棚屋区里的?现场气氛一下子严肃起来。习近平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就是想让大家亲身体验一下群众的疾苦,加快棚屋区改造的步伐。

  在随后召开的棚屋区居民座谈会上,八十高龄的杨声锵老大爷热泪盈眶地说:“衣食住行是人生四件大事,党和政府为我们解决了三件,现在,又要为我们解决第四件,我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面对父老乡亲热切期盼的眼神,习近平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站了起来:“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千万不要忘了那些生活条件困难的群众。改造棚屋区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一件好事,我们一定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原则,多听意见,集思广益,择其善者而从之。”

  临走时,他对参加座谈会的居民代表说:“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盼,把好事办好。”

  在棚屋区改造指挥部召开的棚屋区改造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说,“安居”是群众生活的基本要求,安居才能乐业。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还存在成片的棚屋区、“架子房”。我们的政府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将心比心,我们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钱用在急群众所需上。

  习近平调研后第八天,7月10日,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当年8月底,苍霞社区共3441户涉及近万人的动迁工作全部完成。

  当年10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又挥师南下,改造仓山区上渡等地的棚屋区,仅一个月时间,上渡一期棚改的3531户拆迁户全部搬迁完毕,没有一户上访,创下了福州市旧城改造动迁史上进度最快的纪录。

  2001年5月1日,苍霞棚屋区回迁安置的所有楼房全部竣工。5月23日,习近平再次深入苍霞社区察看棚屋区改造工程。一年之后重返故地,看到以往的旧房破屋已被拔地而起的崭新住宅楼所取代,习近平十分高兴。他说,我们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实惠,感受到温暖,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

  当年8月17日,老唐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房钥匙。新房子60平方米,总价10万元,他凑了7万元,贷款3万元,月供500元。看着窗明几净的宽敞房子,他激动万分。“这可是当时全福州最好的房子。住了一辈子棚屋,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而且是有自己产权的。”回首往事,老唐眼眶湿润。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在福建工作期间,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直是习近平坚定的立场和情怀。

  他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带领人民向着美好生活坚实迈进。“饮水思源,勿忘老区”,他亲自组织实施“五通”工程建设,加快福建老区建设和发展;推动造福工程、连家船民上岸、少数民族聚居区扶贫等一系列民心工程建设,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引领全体人民奔向共同富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解决‘桥’与‘路’的问题。”1989年1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访谈后来以《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题,收入《摆脱贫困》书中。

  习近平说,“桥”,即搭桥,为群众商品生产疏通渠道,架设桥梁。至于“路”,就是确定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要从中央和省里的总体部署,从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既“搭桥”又“修路”,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实干精神,推动厦门、宁德、福州以及福建发展迈上一个个新台阶,也为新时期福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只要一想起福建,八闽大地历历在目,就像一幅生动的画。”2014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考察,他这样表达着对闽山闽水的一片眷念。

  为福建的灿烂未来而期盼,他深情寄语:要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牢记总书记嘱托,八闽儿女正抢抓多区叠加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在追寻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续写华章!(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赵锦飞 通讯员 林宇熙)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广东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七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最高法首次发布意见服务和保障西部陆海新通
  • 查罢免办蓝不办绿?台“调查局”承认召开视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徐冬冬晒真实肚子 展示健康美 石狮市委一季度工作会议召开 周杰伦晒母子自拍 透露妈妈几乎每场演唱 石狮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石狮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开展节前安全检查 向新而行,打造数字福建“升级版”​—— 石狮市职工文化惠民活动精彩上演 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评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