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厦门市统计局、厦门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厦门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简称“五经普”)的重要数据,全面呈现了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单位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及营业收入等方面的现状,为深入了解城市经济发展态势提供了关键依据。
数据显示,2023年末,厦门市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数量达到235307个,相较于2018年末(2018年是“四经普”普查年份,“四经普”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简称)增长了60.6%,净增88755个。产业活动单位有251027个,较2018年末增长55.9%,增加90035个。个体经营户为259129个,较2018年末增长75.4%,增加111362个。
从行业分布看,在法人单位中,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位居前三,分别占比35.3%、14.0%、11.5%;个体经营户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46.3%、17.0%、16.3%。区域分布上,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的法人单位数量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27.5%、26.9%、16.5%。
厦门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清晰勾勒出城市经济发展的轮廓,从经营主体数量的增长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从业人员分布的变化到经济规模的扩张,多维度数据反映出城市经济的活力与转型趋势,为后续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荆浩 颜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