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献策,“智汇”高山。4月12日,同安区“博士+”茶话会之“我为高山发展献一策”活动在莲花镇落幕,27名博士选调生为军营村、白交祠村等高山乡村发展“把脉开方”。
在这场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同安区驻村博士选调生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建设和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通过沉浸式调研与互动研讨等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发挥驻村博士选调生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为富美新同安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实地调研考察
规划高山发展路径
立足高山茶产业,探索“茶含片”等深加工模式,开拓致富新路径;瞄准三产融合,以茶食茶宴、制茶体验等方式构建茶叶全产业链;借助自然资源禀赋,针对“一老一小”打造养老天堂和自然课堂……12日下午,同安区驻村博士选调生服务团基于军营村、白交祠村的调研结果,分为6组汇报高山乡村发展建议,不少小组拿出了有针对性的项目计划书。
“在中远期项目规划中,我提出了茶园光伏项目,这跟我所学的新能源专业也是息息相关的。”厦门市工信局驻五显镇布塘村选调生邓世培说,调研发现,高山茶园有充足的光伏搭建空间,不仅可用于太阳能发电,还能改善茶园微气候,增加种植收益,存在农光互补的可能性。
高山联合党委书记、莲花镇党委书记蔡阿芬表示,此次博士选调生提出的发展建议,既有理论借鉴意义,又有实践指导作用,为高山开拓了发展新思路。“博士选调生为我们出谋划策,思路非常清晰,我有很多启发。”军营村党支部书记高泉伟说,今后军营村将努力用好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推动发展模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此前,同安区驻村博士选调生服务团在活动期间走访了军营村、白交祠村、上陵村、西坑村四村,深入调研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稻香上陵”文旅项目等数十个点位,走进村民家中开展“高山夜话”活动,进一步摸底高山乡村发展情况,并从动线提升、景观设计、食住体验等方面探讨“我能为高山做什么”。
凝聚博士智慧
服务同安发展大局
如今,“博士+”活动逐渐成为服务同安区中心工作的重要力量。今年2月以来,“博士+”茶话会系列活动已举办两期,接下来将继续结合多元主题,进一步发挥“博士智囊团”作用。
作为厦门市“三农”比重最大的行政区,同安区驻村博士选调生占全市的半壁江山。为进一步发挥驻村博士选调生“驻”“调”“专”的优势,同安区实施“聚力计划”,于去年成立全市首个驻村博士选调生服务团,该服务团成员大多来自市直主要党政机关和经济发展重点部门,专业方面涵盖理、工、农、法、文、经、管等多个学科门类,其中理工科人才约占60%,同安区将选调生队伍的综合式培养和高学历人才资源开发融入富美新同安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服务团围绕科技创新、企业服务、乡村振兴和教育促进四方面,就近对接各镇(街)属地重点企业、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重点学校等,推动23个项目落地,超过80%的项目即将结项。
同安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打造驻村博士选调生服务团,是为了打破原有选调生“一村一地”的点状培养局限,既是选调生到村工作的新形式,又是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更是多方联动聚力同安发展的新实践。希望博士选调生找到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同安发展的结合点,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写到同安发展大局中,当好同安的“智囊团”。
(厦门日报记者 林健华 通讯员 黄伟能 郑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