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24日讯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在了解泉州的宗教文化后,做出相当高的评价:“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
即使现在,漫步在泉州市区涂门街,飞檐翘角的关帝庙内,可以看到,信徒向关帝爷祈福,几步之遥,充满异域风情的清净寺内,却是伊斯兰教徒虔诚地礼拜。
回说历史,泉州的宗教文化,更似一曲由众支流合奏的汪洋之歌。
公元288年,佛教在中国尚处于译经阶段时,泉州就有了第一座佛寺;
伊斯兰教7世纪刚创立,没过多少年,泉州就迎来了穆罕默德的两位门徒;
晋江的草庵仍供奉着全国仅存的摩尼教石佛;而土生土长的道教不断与民间信仰融合,每年前来祭祀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经多位专家推荐,这次PK擂台,首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其实,这三种宗教连专家都无法选择,因此,今天我们改变游戏规则,大家投票的理由不再是“哪个最能代表泉州文化?”,而是“哪种宗教你了解得最多?”
如果在你心里,还有其他更值得一说的闽南宗教文化,不妨通过本网官方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东亚文化之都大擂台之宗教篇#告诉我们。
另外,别忘了到闽南网上(http://www.mnw.cn/wenhua/dywhzd/)投票,国庆前,我们就要抽奖了,只有投票才有机会成为“民间文化使者”哦。
投票动态
谁能当文化使者
国庆前揭晓惊喜
亲们,国庆节前,“东亚文化之都·大擂台”的重磅惊喜奖就要揭晓了,凡参与“东亚文化之都·大擂台”投票的网友,都有机会成为“民间文化使者”,亲赴日本横滨和韩国光州。
截至昨晚,已有200多人参与。再过几天,我们的平台就将关闭,赶紧登录闽南网的东亚文化之都专题,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吧。名额就三个,不要错过哦。
除了抽选“文化使者”,我们还将综合网友和专家的票数,评选出最后的“十大文化擂主”。擂主将花落谁家,决定权就在您手上。您可以根据本报的每期报道内容,选出您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项目。
投票的同时,您还可以在专题的评论栏里留下您的评选理由,也可以通过本网官方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东亚文化之都大擂台#告诉我们。
应邀来泉州的印尼电视台主持人到灵山圣墓前膜拜祖先
推荐人: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玉昆
制敌术:留客他乡生生不息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穆罕默德创立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可是,你可知道,唐武德年间(618~626),他们就到泉州传教了。泉州清源山景区内的灵山圣墓有据可循。
据《闽书》记载,灵山圣墓内葬的是当时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和四贤。而墓园周围的墓葬区,也埋着数以百计的元代以来留居泉州的穆斯林外侨及其后代。
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也是伊斯兰教徒,他在下西洋的时候曾专程到灵山圣墓朝拜,祈求平安,留下郑和行香碑;而现在,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穆斯林都到圣墓山举行宗教活动。
不过,国内游客更熟悉的,应该还是建于公元1009年,现在依然屹立在泉州最繁华街道之一的涂门街上的清净寺。该寺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完整地保持着阿拉伯建筑风格,寺内“奉天坛”墙上刻着整排的古阿拉伯文《古兰经》。
这还要归功于唐宋时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繁盛。那时,阿拉伯人来泉州经商和传教,许多传教士甚至留在泉州,与当地妇女结婚,繁衍后代,市井十洲人的盛况让当时的泉州俨然一个大气的国际大都会。
当时的泉州不仅有伊斯兰教徒礼拜和聚会的清净寺,而且开办有专供阿拉伯商人及其子女上学的“蕃学”,城区还有“蕃人巷”,穆斯林墓园可见当时伊斯兰教在泉州的兴盛。
而现在,清净寺里的阿訇(hong,波斯语,教师或学者的意思)每年春节还会按照中国传统在门前贴春联,清净寺依然是泉州穆斯林礼拜、聚会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