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
三度入闽 圆寂温陵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是我国上世纪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他擅长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教育家。
弘一法师遁入空门至圆寂的24年中,最后14年曾三次来福建居住,多在泉、厦、漳各寺院讲经说法。其中在泉州待的日子最长,先后在晋江草庵、泉州开元寺、光明寺(位于市区西街)、铜佛寺、朵莲寺、梅石书院、南安雪峰寺、安海水心亭的澄亭及永春、惠安等地讲经说法。
弘一法师因喜欢唐代诗人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诗句而自号“晚晴老人”,惠安净峰寺中的一座凉亭也因此命名为“晚晴亭”。他曾经在给弟子丰子恺的回信中说,“朽人年来老态日增……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弘法……犹如夕阳,殷红绚彩,随即西沉。吾生亦尔,世寿将尽,聊作最后之纪念耳。”这“犹如夕阳,殷红绚彩”正是弘一法师高尚晚节之生动写照。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遗体火化后舍利子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弥陀岩和杭州虎跑寺。
泉州少林寺武僧苦练绝技“一指禅” (陈英杰 摄)
泉州少林寺
三起三落 大侠“论剑”
泉州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始建于唐初,系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规模宏大,“十三进,周墙三丈,寺僧千人”,“千僧皆能武”。1000多年来,寺庙历经沧桑,从唐至清,历经三兴三废。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下令将寺庙焚毁,“从兹无复敢修者”。1992年10月,泉州少林寺在原址重建。复建后的泉州少林寺组建武僧团,苦练少林绝技,其成就引起了海内外武术界、佛学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南少林武师寻根访祖的圣地,更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弟子前来拜师学艺。
2004年,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来泉州少林寺“论剑”:欣赏了包括“一指禅功”、“少林伏魔禅杖”、“五祖拳”、“太祖三十六式”、“少林花拳”等在内的十八种少林武功。金庸先生临走时,为泉州少林寺题下十六个大字: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光大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