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珊珊
专家论道
泉州的第一笔外资缘于“南音大会唱”
——对话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院长吴珊珊
主持人:泉州各种传统音乐,比如南音、北管、什音之间有怎样的关联?与泉州民间戏剧又有怎样的关系?
吴珊珊:可能外行人听起来,它们都差不多吧。早些年,对南音等古乐,人们只是喜欢唱,但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后来,专家将南音定位为“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大家就对南音等传统音乐更加重视了。
南音影响了泉州许多戏剧,比如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打城戏,唱腔都有南音元素。南音是以声传情,而戏剧还要兼顾表情。比如你说“恨”字,用唇发音和用咬牙切齿的发音方式,效果就很不同,南音就通过演唱演绎情感。
主持人:您觉得泉州当选首个中国的“东亚文化之都”,传统音乐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吴珊珊:泉州传统音乐中,泉州南音因为历史最悠久,成为世界遗产。我认为,南音的国际品牌也为泉州入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增加了成功的砝码,最终与其他文化元素一起,成为综合水平战胜其他城市的原因。
南音对于海外华人华侨来说,可能是彼此交流的重要纽带。你可能不知道,改革开放以后泉州的第一笔外资,就是80年代初因为“南音大会唱”的缘故,菲律宾华侨回家乡投资的。
主持人: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后,对南音等传统音乐来说,今后还应该注意传承发展中哪些问题?
吴珊珊:从上世纪90年代初前后,泉州开始对传统音乐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学校教育很重视对孩子们培养对南音的热爱,每年还总会有各种官方或者民间的南音交流活动。
我认为对南音等传统音乐来说,正统的传承很重要。真正传统的技巧,现在连老艺人都未必全都掌握。有好的传承才能在这基础上健康地发展,对古老艺术来说,保留旧制是很重要的。(本网记者 吴月芳 林良标 吕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