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宾娘———他的中国母亲
叶飞将军的中国母亲,名叫谢宾娘。谢姓,在当地是大姓。听叶飞将军的表弟说,他们是东晋谢安的后裔,遍布东南亚和闽南潮汕港台一带。谢氏是叶荪卫的结发妻子。婚后几个月,叶荪卫因生活所迫,去菲律宾谋生。在菲律宾认识麦尔卡托,又与她结了婚。这在当时的华侨中,是普遍现象。叶荪卫去菲律宾后,经常给留在南安老家的谢氏寄些钱款,以补贴家用。谢氏靠着这点钱以及家里仅有的五分地,为丈夫苦撑着家业,期盼着丈夫的归来。
谢氏孤苦地等待着丈夫,等了好多年,才盼到丈夫带着两个儿子从菲律宾归来。看到丈夫和可爱的小兄弟俩,谢氏欣喜万分。她满以为丈夫还乡,可以结束多年的孤独与凄苦,享受全家团圆的天伦之乐。可天不遂人愿,丈夫还乡不久,即被土匪当作有钱人绑票。谢氏费尽周折,才将丈夫赎回来。为了丈夫的安全,谢氏表现出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与天性:她舍弃自己和丈夫厮守相伴的愿望,宁可让丈夫回到海外,而将困苦留给自己。她将丈夫赎回后,即打点好行装,让丈夫重返菲律宾。没想到此次一别,竟成永诀。
丈夫走后,留下弟兄两人,就由谢氏负责抚养。她把两个孩子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照顾得很周到,使他们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和生活习惯。谢氏把兄弟俩送到乡里的私塾,接受传统的中文教育,在那里学闽南话和一些基本汉语知识。第二年,又将弟兄俩一起送进深鞍乡完全小学接受“新式教育”。在新式学校,兄弟俩遇到了思想上的启蒙老师叶骥才。叶老师是国民党左派,经常向他们讲一些反帝反封建的道理,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叶飞小学毕业时,正赶上世界经济危机,也波及到菲律宾的家庭。因为家庭困难,父亲只能让一个孩子升学读书,另一个回菲律宾帮他经商。叶飞和哥哥启存,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一直是班上的前两名。叶老师觉得,其中任何一个中途辍学,都非常可惜,应该让两人都升学读书。谢氏把兄弟俩视若己出,希望他们读书上进,自然赞成老师的建议。她写信给丈夫,希望允许两个儿子都升学读书,并请叶老师也给丈夫和麦尔卡托各写了一封信。在谢氏和叶老师的请求下,弟兄俩获准升入中学求学。对于养母和老师为他们争取升学的机会,弟兄俩一直心存感激。
弟兄俩考取厦门中学后,养母经常托人带些吃的穿的到学校去,使弟兄两个时时感受到养母的关怀。放假时,弟兄两个回到养母身边,母子三人,其乐融融。那个时候,是养母最开心欢乐的时光。
在养母的抚育下,叶飞读到了中学毕业,随后就投身于革命。此后二十一年,叶飞南征北战,母子之间,关山隔阻,信息不通。1949年,叶飞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南下进军福建,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当年9月,部队进驻泉州,叶飞派人去接养母。接她的人告诉她,叶飞司令要见她。养母很惊慌,不知叶飞是谁。叶飞见到养母后告诉她:“我是启亨,叶飞就是我。”养母这才惊喜交集。分别二十一载,一个文弱的少年成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这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
此后,养母谢氏便一直与叶飞将军同住。叶飞将军对养母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回忆录里深情地写道:“她没有生育过,我和二哥回到家乡,她就把我们当亲生儿子一样来抚养,所以我是由两个母亲抚育成人的。”“母亲的晚年总算享了几年清福,一九六三年病故,没有跟我一起遭十年动乱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