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闽南文化 > 风土人情 > 闽南建筑 > 正文

民间建筑 蟳埔蚵壳厝

来源:闽南网 2013-09-10 09:23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的小渔村,居住着古时阿拉伯人的后裔,盘头插花、戴丁香耳坠、穿大 衫的蟳埔女是来这里旅游的一大看点。

  景点信息

  地址: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

  门票:没有门票

  交通:从北京坐飞机到厦门,从厦门松柏长途汽车站乘大巴到泉州(新车站)。泉州新车站有到蟳埔的公共汽车,从新车站打车到蟳埔村车费不到20元。

  住宿:蟳埔村目前尚未有商业性的旅游开发,村内没有宾馆酒店,可返回泉州住宿。

  美食:春节期间正是蚵(海蛎)肥的季节,蟳埔的蚵特别好吃,不要错过蚵仔煎(海蛎煎)。

  景点相关资料

  蟳埔村是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的一个小渔村,位于晋江的入海口,距泉州市区不过10公里左右。这里的女人们头上戴着鲜花做的漂亮的簪花围,她们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这里还有别具特色的民居“蚵壳厝”。

  据专家考证,这些“蚵壳厝”用的蚵壳原产于非洲东海岸,大概有15公分长,分为上盖和下臼。上盖3厘米厚,下臼大概厚5厘米。

  当时,蟳埔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大部分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岸,然后再到北岸卸货。返航的时候,如果舱内不载货就会形成空船,重心不稳则不利于航行,于是船员们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蟳埔海边。

  “蚵壳厝”的特性很适合海边潮湿的气候环境,防水、冬暖夏凉,经济实用,受到了蟳埔及周边金崎、东梅、后埔百姓的喜爱。明末清初,家家户户建房子都或多或少会用上一些蚵壳。

  盖“蚵壳厝”是一件难度不小的手艺活。建造“蚵壳厝”时,要考虑房屋的坐向、是祖厝还是民居等因素。师傅还要按照主人家的意见,根据外墙的大小,处在哪一位置,用什么形式建造等进行一系列设计,然后再对蚵壳进行筛选,分出上盖、下臼,大和小,再清洗干净。

  原来砌墙只需要用土,不管是山上的、田里的都可以,只要有黏性,把蚵壳一只一只叠好,就能把墙壁装饰得很好看。

  砌蚵壳需要精湛的手艺。精明老练的师傅砌得错落有致,片片如鱼鳞。在砌时,凹的一面向下,第一个叠好,另一个要叠在前一个的一半,如此这样,一个叠一个,同时要和内壁一起砌,内外交叉,避免蚵壳脱落。

  “蚵壳厝”的墙壁厚度一般有36厘米,现在用条石、机砖砌的墙壁厚度大概在12厘米~24厘米。”用蚵壳盖的房子,下雨的时候,雨水不会泼进屋里,而且冬暖夏凉。

  “蚵壳厝”蚵壳的装饰部位一般有以下四种:地基以上,四周砌红砖框,整堵墙均嵌以白色蚵壳。这种“蚵壳厝”墙体如片片鱼鳞的蚵壳,构筑错落有致、简朴大方,属于明清时期的建筑;“出砖入石”式。在地基以上,砌成“《《《”形条石或乱石至窗底下,墙角用方石砌柱,然后配以红砖方框,再饰以蚵壳至“鸟踏”下,这种形式具有实用性外,还有很强的装饰效果;“鸟踏”以上,屋檐以下的三角区,嵌饰蚵壳,有的还用红砖砌圆窗,这种属于现代建筑;用“条石”砌墙体至窗底下,再用红砖砌成窗,然后以蚵壳装饰“蚵壳厝”,在“鸟踏”下红白相间,鲜艳夺目。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而且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和工艺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现代感。

  蟳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一同被誉为福建三大渔女,是闽南沿海一大民俗奇观。她们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情。蟳埔人靠海为生,以渔业为主。妈祖是民间最信奉的神播到海外去,成为国际的“航海女神”。

  蟳埔女的习俗是繁多的,本文仅撷取其中部分与众不同的奇异习俗,仅供学术研究探讨。蟳埔女的装饰被称为‘民主头、封建肚’:它的头发在脑后梳成圆髻,髻中横穿一支“骨髻”,插上几朵五颜六色的鲜花,再盘上几串四时鲜花,嫣紫姹红、争芳斗艳;它的服饰是典型的“大裙衫、阔脚裤”,且盛行“青衫黑裤”;其所佩首饰以“丁香”较具特色,据传蟳埔女的头饰及“丁香”存有泉州“海丝”的遗踪。蟳埔女的婚俗,从沿村大道送“订婚礼”到结婚时浩浩荡荡的送“嫁妆盘担下”队伍及至分赠全村鲜花以及新娘“入门黑”、“换肠肚”、“焗干家”等习俗特色颇浓。蟳埔女生男孩、造大船、“起大厝”是较重大的喜庆节日,“蒸喜饭”、“送更”、“洗契”、“印龟结粿、汆鸡蛋”及“竖龙骨”、“安龙目”、“出龙”直至“奠基、上梁、安门、入厝”等习俗奇异。蟳埔女过年的“新娘花”,“年夜饭”也是蛮有特色的。至于蟳埔女的民间信仰繁多,缘于她们生长于海、水之间,出于对祈求平安的强烈欲望,其民间信仰习俗也有其特色。

  蟳埔女吃苦耐劳、心灵手巧,蟳埔女的诸多奇俗民情颇得探索;蟳埔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颇具挖掘、整理、研究价值。

  相关介绍:

  蚵壳厝,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话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在泉州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据传,蟳埔村蚵壳厝始建于宋未元初,主要特色在于蚵壳、砖石砌成墙,大面积的灰白色蚵壳与花白色花岗石、红色砖构成一幅幅色彩对比强烈、富有美感的图案,那一堵堵的蚵壳如片片鱼鳞,十分好看。

  蟳埔村蚵壳厝的蚵壳并非泉州原产,专家考证:此种蚵种产于非洲东海岸。当时,蟳埔村作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港起航,沿闽南沿海航行至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岸到北岸卸货。返航时,因舱内不载货形成空船,重心不稳,不利航行,船员们就将当地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堆放在蟳埔海边。元未明初,富裕之地泉州,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曾数度遭遇劫难,先民因无力重建新房子,就因地制宜捡些碎砖石砌成“出砖入石”的墙,再把海边的蚵壳捡来嵌饰在墙的外侧,这就是早期的蚵壳厝。

  蟳埔村蚵壳厝自明末清初从形成、发展到衰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蚵壳厝建筑有浓厚的民俗气息、丰富的美学、工艺学知识;是古代泉州对外贸易的产物,见证着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而且,蚵壳厝具有不积雨水、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的特点,适合海边潮湿气候环境居住;其次是蚵壳厝墙体十分坚固、素有“千年砖、万年蚵”的美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泉州两剧目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
  • 传承就是最好的纪念 梨园戏著名导演苏彦硕
  • 新加坡义正宫到永宁包公馆 开展包公民俗文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舞剧《海的一半》在泉州大剧院召开首演前新闻发布会(视频)
    舞剧《海的一半》在泉州大剧院召开首演前新闻发布会(视频)
    《海的一半》来泉州啦!(视频)
    《海的一半》来泉州啦!(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厦门市智能医疗器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厦门市出台扶持粮食生产若干措施实施细则 见证世界顶尖高手逐鹿 世界田联钻石联赛 未来几天厦门雨多气温高 体感较闷热 厦门港古雷港区新项目完工 增加散货运输 城中村向高质量城市社区转型 湖里浦园社 最高两万元 厦门市今年首批汽车报废更新 厦门地铁集美大道站开放连接通道 直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