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为泉州写了一个美丽童话
人物:戴国兴
身份:菲华商联总会董事兼组织主任、菲华各界联合会副主席、泉州现代中学董事长
海丝寄语:
希望美丽的家乡,通过21世纪海丝先行区建设,打造成国际型大都市,真正重振海丝雄风。
闽南网12月1日讯 戴国兴此行回来,除了参加海丝国际艺术节活动,作为泉州师院副董事长的他,还特地应邀参加泉州师院第三届董事会成立大会。
“黄少萍书记提出要复办泉州大学,实在太振奋人心了。”戴国兴兴奋地说,“21世纪海丝先行区,文化和教育产业十分重要。立大学而育材,是为泉州加分的事。”他期待,泉州大学不只是复名,而要办成国际性大学,可以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机构,举办各种活动。这些,不正是21世纪海丝先行区倡导的和谐交流吗?
兴学办教回馈乡梓
“立大学而育材,是为泉州加分的事。”
从教师,到企业家,再到兴办教育者,戴国兴解读着每个角色的成功之处。他出生于南安市码头镇。父亲戴天悯,是泉州市南安的知名华侨,上世纪50年代赴菲律宾。1974年,因成绩优秀,戴国兴被泉州七中留校任教。1978年改革开放前,他随兄长赴菲律宾“闯南洋”,“我喜欢憧憬美好的东西,这样才能激励你往前进。”
事业上成功后,戴国兴经常思考为魂牵梦绕的故乡做点什么。这位30多年前就赴菲律宾打拼的泉商,一直心念家乡教育。办教育成了他第一选择。此后,他创办了“泉州现代中学”,也先后捐资给老家南安市第二实验小学、泉州师院、华侨大学,屡获得省、市政府表彰。
这一次,回乡参与海丝国际艺术节活动,听闻“复办泉州大学”一事被提及,他兴奋得不得了。在他看来,建设一所泉州自己的大学,培养现代人才,也是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一大要事。
“21世纪海丝先行区,文化和教育产业十分重要。”采访中,戴国兴反复强调他的观点,如今,泉州经济等各方面硬件都成熟了,是应该办一所自己的大学。“立大学而育材,是为泉州加分的事。”他的期待中,泉州大学不只是复名,而要办成国际性大学,可以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机构,举办各种活动。这些,不正是21世纪海丝先行区倡导的和谐交流吗?
新海丝梦输出文化“故事需要包装,才能留住资源。”
“与潮流同步,和国际接轨。”他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即将迎来的大时代。泉州要想的便是如何搭乘便车。首先,起点要高。在他看来,以前可以卖产品,现在先进国家卖的都是文化、艺术。一定要变,要升级,要把泉州真正建成国际大都市,带动很多现代产业。
戴国兴说,这样的建设不应是小打小闹。老祖宗留下很多东西,如何更好地组合,也是一大要事。政府把环境搭好,自然会有人来投资。之前,他也曾带过国外的团队来泉州考察,但很遗憾,都失败而归。特别有印象的一次是,他带外国团队去晋江草庵、圣墓玩,但因为缺乏整合和包装,许多外宾往往只是站了5分钟就走了,没办法有收获。
“当年的万商来泉州,形成泉州多元文化,这些故事需要包装,才能留住资源。”喜欢造梦的他,此次参加艺术节特别有感触。此行回去后,他想要组织几个人写一篇《印象泉州》的文章,把对泉州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写出来,供政府参考。他说,这并不是简单的憧憬,希望通过各界的朋友来合力,做一些具象的规划,为泉州写一个美丽童话。比如,古时的泉州很包容,这样的包容,是不是可以体现在现代,教育产业大开放,允许外国人来独资办学,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都市。
“一带一路真是很好的时机。”他期待,接下来,就是看政府如何通过“海丝”建设,将泉州建成一个美丽的家园。可以有效地发动民间的力量,来共同为海丝先行区做些事情。“对家乡有利的,只要不亏钱,能保持平衡,很多人都愿意去做。”戴国兴说道,这就是海外侨亲们朴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