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3日,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晚会上,韩国演员带来光州传统农乐表演。 (陈起拓 摄)
泉州人,爱拼敢赢,输人不输阵!
我最后一个登台,配合申报视频短片,形象生动地述说泉州深远厚重的多元文化底蕴、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史,以及精心策划的东亚文化交流方案。
在最考验临场机变的答辩环节,评委随机抛出三个问题。评审的15位专家融汇了高校、部门、媒体等多领域的文化权威,表达稍不成熟,就会失分。
一问古村落如何保护?
留住“乡愁”,一直是泉州固有的坚守。一首《乡愁》正是出自于台湾的泉籍著名诗人余光中之手,早让闽台海峡间的两地人民泪眼潸然,魂牵梦萦。当前,保护传统,泉州已走在全国前列,并正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断深化。
二问泉州如果当选,将如何履行职责?
泉州将亮出优势,作出特色。以特色活动为牵引,立足与日韩交流的历史优势,在国家城市外交中大展拳脚;立足泉州活态文化的优势,推动文化当好国际使者;我们还希望立足海内外乡亲众多的优势,给泉州一个机会,让分布在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欧美等世界各地3000多万泉州人为弘扬、展示东亚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问如何带动文化惠民?
通过“文都”活动,建设新的设施,提升文化城市品位,还可通过艺术文化盛会,惠及广大民众,推动城市文化事业水平上新台阶。所取得的成效成果,正可让广大群众来共享、分享艺术文化之大餐。
答辩结束,掌声澎湃。这是最持久的一次掌声。
事后,在场的评审透露:“泉州的回答深深打动了我们。我们感到,把‘文都’交给泉州,不仅仅是选择了一座城市,也不局限于东亚圈子,而是选择了本土、海外、台湾、异地这‘四个泉州’,它们遍布五洲、人口众多,能最大限度扩容‘文都’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