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建议 助推“夜经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陈海鹏 市政协常委
民革泉州市委会认为,现代“夜经济”开辟了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新路径。当前,我市发展“夜经济”既面临良好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针对“夜经济”现存的“缺少规划引导、夜间文创资源挖掘不够、经济业态较为单一”等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一是“社会治理+扶持政策”,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夜经济”产业融合发展方向,整体布局、主要任务和扶持措施。二是“文旅演艺+核心景区”,设计古城夜游精品路线。三是“文娱活动+文化空间”,延长图书馆、博物馆等重点场馆的营业时长。四是“闽南美食+夜市街区”,打造泉州版“深夜食堂”。五是“文创产品+夜间市集”,发掘夜间流动文创资源。六是“传统戏曲+展演平台”,推出闽南戏曲夜舞台。七是“文创灯光+城市天际线”,加强夜间景观亮化建设。
创新发展实体经济 打造智造品牌
洪忠信 市政协委员
晋江市政协认为,实体经济是泉州的发展根基。在泉州,实体经济已成为支撑,民营制造业已成为主体,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短板,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梯队不完整、高新产业处于初级阶段等。
如何推进实体创新发展,打造泉州智造品牌?我们建议再强化企业家信心,建设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重视企业家新老传承,持续加强新生代企业家培养,推进企业家队伍成长壮大。推动战略思维系统化,紧抓“一带一路”机遇,立足泉州优势,深度锻造“泉州智造”城市名片。推进智造联盟实体化,大胆打破各产业各行业之间的隔阂,加快建链强链补链,常态化开展产能对接,全力实施企业全链条、全流程升级。推动智造技术交易品牌化,建好“泉州科学城”,引导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搭建企业协同发展网络等。围绕各类“专精特新”企业的基础和优势,引导企业优化上下游配置,做大做强关键集群,打造智造共建共享库。
泉州产业之花 “嫁接”台湾工业设计之美
杨学太 市政协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两岸要应通尽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泉州应该从哪里切入?通什么?可以从泉州制造业入手,解决这一领域“缺乏工业设计师”的问题。依托雄厚的制造业优势和特色,利用台湾设计人才多的优势,探索以产引才为特色的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总而言之,要根植泉州制造业优势,创新“台湾工业设计人才→台湾中试平台→泉州中转平台→泉州产(企)业”新模式与新路径,让台湾工业设计与泉州产业在人才供需对接、设计转化中推动泉台产、城、人融通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以泉州产业之花“嫁接”台湾工业设计之美,加速推动泉州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