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建议
自下而上
共造个性化家园
泉州市古城办主任李伯群举了个例子,来形容社区营造。他说,比如装修房子,大家都会从家庭成员各自的角度来考虑,所以每套房子的装修效果都不一样。买材料,成员间可能会“掐”起来甚至翻脸,而有时候很快就互相妥协了。这一过程中,家庭成员的磨合才是重点。放大来看,社区营造就是类似的过程。
泉州人固有的生活方式随时代变化而改变。孩子们玩的游戏不再有闽南味,凝聚左邻右舍的渠道也没了,什么事都等着官方渠道解决。比如有人乱扔垃圾,大家会跟着一起扔,最后这堆垃圾会变大三倍、四倍。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是最难的。因此,社区营造很有必要。
社区营造怎样开展?李伯群认为,第一阶段要鼓励社区里的人聚起来,经常组织活动;第二阶段是请规划专业团队参与,选择社区营造的对象;第三阶段形成项目,规划师提出改造建议,居民讨论形成意见,彼此都能理解意图。
2017年泉州古城准备实施“家园点亮行动”,征集有价值的房屋进行修缮,鼓励设计师对接,组织设计方案竞赛。竞赛过程公开展示,从中发现古城民众的一些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家园共造”的概念,这更广泛。对整个城市的公共形象、人的素质提升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责任的主体没有变化,只是倾听居民的声音更多,家园“订制”更个性化。今年泉州还将组织一系列与“家园共造”相关的培训会,把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习惯,切换到自下而上的社区营造。当然,这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海都两会报道组 文/图)
嘉宾名单
嘉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