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10日讯 加快海丝新城集聚发展,是如今泉州市委、市政府核心工作的浓重一笔。市长康涛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古城提质、新城集聚这两条主线贯穿其中。海丝新城要“聚”,既要实施综合交通提升行动,打通环湾“大动脉”,吸引人气;更要实施生态景观建设提升行动、公共配套设施提升行动方案等,留住人气。
洛阳江桃花山一侧,将形成一条美丽的江滨景观带
按照去年12月28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泉州将围绕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紧抓环清源山、两江流域、城区重要节点景观绿化,推进城市防洪排涝提级、夜景工程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等,提升人居品质和城市形象。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名词解释,带你了解海丝新城的宏伟蓝图。
新车站口袋公园扮靓都市街景
生态景观建设提升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市区城中山保护管理,基本建成山线示范段、滨江北路水线,实现泉州植物园部分开放。深化晋江下游生态整治,提升“两江”沿岸、城市门户廊道、主干道景观,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袖珍公园。
公共配套设施提升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进一步完善供水、供气、排水系统,开工建设金鸡水厂;推进内涝防治工程,抓好海绵城市试点;加强污水收集处理,做好中心市区内沟河截污,逐步建立雨污分流体系;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利用。同步配套教育医疗、公共文体、社会保障等设施。
海丝新城与环湾泉州
泉州市规划局一负责人介绍,海丝新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区别于《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的“泉州市980平方公里的环湾区域”。海丝新城的概念与泉州保护建设古城相呼应,也就是在做好古城保护利用的同时,泉州也将注重建设新区。
海丝新城的提法,实际上与“环湾、向湾、同城化”的环湾泉州建设思路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泉州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泉州城市建设、生态景观和人文活力与文化特色名片的核心区域。
据介绍,去年已编制环湾新城空间控制和城乡一体化规划,目前正在报请市政府批复,另外还开展了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建立了环湾规划审批报备制度,实现中心市区单元控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