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10日讯(闽南网记者 陈惠容 文/视频)2023年9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推动福建各地开展融合实践,将发挥泉州、漳州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的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开展与澎湖融合发展实践。
12月28日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以上《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密切闽台人文交流,打造两岸同胞情感融合示范样板,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挥闽南文化,推进两岸开漳圣王信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据了解,开漳圣王巡安民俗起源于开漳圣王文化祖地云霄威惠庙,每年农历正月至元宵节期间,大凡立有圣王庙的城镇村社,民众必入庙焚香礼拜,并约请戏班演戏娱神。这一岁时节日祭祀文化,具有保境安民、驱疫禳灾等神格功能,被称为“开漳圣王巡安”。早在明清时期,开漳圣王信俗伴随中原将士后裔播迁台湾、东南亚各地,开漳圣王巡安民俗也衍播海内外。台湾新北市万里乡野柳保安宫开漳圣王净港巡海文化祭、桃园大园乡竹园村福海宫、宜兰县永镇庙开漳圣王过火仪式,赋予开漳府兵后裔祈求神灵保佑清净秽气、邪气不附、合境平安的文化意蕴,构成海洋民俗文化风情,成为元宵期间海峡两岸乃至南海沿岸不可或缺的民俗文旅盛宴。
对此,漳州市政协委员、漳州市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陈碧珠建议,将开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活动”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申报开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活动”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的活动,可以对开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可以推动两岸文化融合发展,助推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