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赛成为各国青少年相识、相知、相交的一座桥梁
首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二届大赛启动仪式举行
12月13日,首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二届大赛启动仪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福州举行。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等福州市领导参观优秀作品展。叶义斌摄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主席拜安居,福州国际友城圭亚那乔治敦市市长纳瑞,福州国际友城印尼三宝垄市市长代表哈德希克,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会员代表、尼泊尔地区协调委员会协会常务秘书长克里希纳通过线上参会并进行视频致辞,福州国际友城马来西亚诗巫市议员小组主任程明仁线上参会,福州市委副书记、市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建宣读获奖名单,福州市政府副市长、21 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秘书长黄建雄主持。
林宝金在致辞中说,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和世界遗产保护,在2021年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贺信中指出,要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福州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战略支点城市,是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城市。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贺信精神,以“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启动了首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吸引了海内外青少年广泛参与,有力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很好传承弘扬了丝路精神。第二届大赛以“璀璨文化,花开五洲”为主题,旨在推动青少年进一步感受各国文化魅力,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热忱欢迎各国青少年来福州采风、创作,向世界展现中国之美、福建之美、福州之美;衷心希望通过“丝路”这个纽带,加深国际友城交流,让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友谊之路越走越亲。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福州市委副书记、市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建等领导参加线下活动。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福州市委副书记、市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建宣布了首届大赛获奖选手、优秀指导老师和优秀组织单位名单。
夏泽翰充分肯定福州持续放大“后世遗”效应的显著成效,高度评价大赛对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增进各国青少年友好交流的积极作用,希望各国青少年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以分享互鉴的精神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拜安居指出,此次大赛得到了亚太地区青少年的广泛参与,为亚太区城市展示各自文化遗产保护成绩提供了重要平台,也提高了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希望广大会员继续积极参加第二届“丝路”国际摄影、短视频大赛。
纳瑞表示,“丝路”国际青少年大赛的举办很有意义,让世界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和遗产保护。祝愿“丝路”国际大赛越办越好。
哈德希克说,印尼三宝垄市作为福州友城,多年来两个城市之间已建立了坚固的关系。他希望,“丝路”国际青少年大赛能成为各国历史、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克里希纳高度评价了委员会为广大会员搭建交流平台所做的努力。他表示,大赛为世界各地青少年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来自摄影和视频四个组别的10组获奖选手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他们纷纷表示,大赛主题设置合理,参与性强,此次参赛收获很大,希望委员会和福州市继续举办此类活动。
当天现场展示了本届大赛的优秀作品视频合辑,福州市国际友城、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会员、获奖选手、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组织奖单位代表等参加了当天的启动仪式现场。
线下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记者了解到,首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由福州市人民政府和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福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日报社东南网共同承办。大赛以“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联动福州市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意向友城和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会员城市共同参与,并借助世界城地组织、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和世界大都市协会等重要国际合作平台,扩大活动参与面和影响力,推动“丝路”沿线国家青少年、艺术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交往,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在海外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大赛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9月截稿,共收到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五大洲32个国家857件作品。经初评和终审,共评选出获奖作品76件。此次大赛优秀作品还于12月13日至17日在福州三坊七巷鄢家花厅展出,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参观。(记者 林先昌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