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仙游县枫亭镇麟山宫举行元宵巡游活动,富有特色的非遗“皂隶舞”亮相。
麟山宫“皂隶舞”表演现场。 全媒体记者 蔡昊 摄
当天14时30分许,枫亭镇麟山宫广场人山人海,军鼓队、八仙戏队、马队、十音八乐队等民俗表演轮番上演。之后,非遗民俗“皂隶舞”热闹上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记者在现场看到,8名表演者顶插五色纸丝花,头戴各式狰狞獠牙面具,有红、蓝、青、黑等颜色。他们手执竹杖,身着黑衣红裤,腰系红布条,腿扎绑带,足蹬草鞋,气势威猛。表演者伴随乐鼓声,时而面对面,时而背靠背,有“盘腿跳”“左右跳”“左右望”“左右摆”等,包括进退、转摆、踢跳、拍望等基本动作,含有较浓的莆仙百家戏表演意味,节奏干练、动作粗犷、氛围神秘,整场表演时长约15分钟。
“‘皂隶舞’由西汉时期的‘傩舞’演变而来,属于我国古代驱邪除妖的民间舞蹈。麟山宫‘皂隶舞’至今有180多年历史,经过代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完善,形成一套完整和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于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麟山宫皂隶舞传习所所长陈遵华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元宵期间,当地38个自然村都要例行出游、游灯,参加者数千人,活动持续3天,出游路程50多公里,以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出游队伍中,最为出彩的当数“皂隶舞”。
当天,精彩的民俗文化和非遗演绎,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往观看“打卡”。
“第一次现场观看‘皂隶舞’,太震撼了!朋友看完视频直呼明年要来莆田闹元宵。”来自辽宁沈阳的周炎堃与家人自驾来莆过春节、闹元宵。她说,莆田元宵既热闹又有特色,她特意带儿子一起来感受,同时她还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宣传莆田特色元宵。
“这个舞蹈很有特色。”来自上海的视频博主李莉说,她之前长期居住在国外,通过自媒体短视频向海外观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她正月初六就到莆田,准备将莆田的特色元宵活动全程记录下来,展示给海内外观众。
全媒体记者傅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