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虽普遍却刀刀致命
作为全球最强的技术大国,日本的数码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美誉,但是作为市场占有率如此高的手机日系手机却在海外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节奏,这不禁让人们感到非常纳闷,其原因究竟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这其中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日本手机厂商运营思路在中国行不通
首先,主要还是日系手机不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日系品牌手机没有一家在迎合中国消费者口味方面下功夫,就拿上面我们说到过的日本运营商依靠服务来推动手机终端的销售来说,正是由于这种“定制思维”的存在,让日资手机厂商渐渐“不思进取”起来:与很多厂商不同,渠道、运营等在日系厂商看来,似乎无足轻重。所以,当日本手机进入国内市场后,仍然按照其国内的思路来运作,并未考虑到中国消费者对自己手机的感受,失败也是在所难免。
日本手机厂商的宣传力度应多像韩国手机厂商学习
其次,日系手机在华发展缺乏宣传和推广的力度。虽然日系手机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但在宣传和推广方面却一直发力不足,以至于“京瓷”这样的日本品牌在中国消费者中认知并不高,而夏普等名气稍大些的品牌,也只是在吃以前家电产品遗留下来的口碑资本。相对而言,韩国手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立刻开始全线轰炸式的宣传,并借助韩流的优势,让三星、LG等品牌被年轻人广泛认同,从而大量的占领了诺基亚等欧美手机忽略的用户群体,也挤压了日系手机的生存空间,让原本可以青睐日系手机的年轻用户转而投奔了韩国手机的怀抱。
忽略创新意识的日系手机注定举步维艰
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系手机过分追求技术,而忽略了创新。包括夏普手机在内,技术一直是日本企业炫耀的资本,但仅仅依赖技术是不足以占领中国市场的。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成长,手机已成为快速消费品,消费者更换手机的周期缩短,导致需求出现两个方向的变化:一是需求多样化,二是对价格更为敏感。而“重技术轻市场”的日系手机产品创新不足;一旦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走入低端市场,和中国本土手机企业相比,其会被价格拖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