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卖假药暴富买车又买房 虚假保健品常用套路有哪些?
【微信卖假药暴富】只用一年,她就在长春买了房和一台雷克萨斯SUV。而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90后女子暴富的原因是:微信销售假冒药品、保健品。
方某的下线张某通过售假也获利颇丰
市面假货线索
牵出一个微信号码
近日,西安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出动40多人次警力,借助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打假特战队的数据,历时8个月,往返13000公里,横跨三省,成功破获了这起“6·1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
2016年6月,有厂家报案称,他们的保健品被不法分子假冒了。西安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介入后发现,市面上某知名品牌整肠类保健品出现假货,但当时警方掌握的有效信息仅有犯罪嫌疑人的一个微信号码,还有一个淘宝账号,其余信息都被犯罪分子进行了伪装,侦查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
困难时刻,食药侦支队成立了专案组,并决定用嫌疑人开设的淘宝店铺作为突破口,联系上了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特战队。在其协助下,警方迅速掌握了嫌疑人线下的信息。
专案组立即前往吉林、江西等地,在阿里巴巴技术团队的进一步支持下,相继端掉了3个非法制假、售假的窝点。
开设物流快递点自行发货
在制假、售假的窝点,专案组查获了多种假冒注册商标的保健食品及大量假冒产品包材和制假工具、非法经营的药品,经初步统计,这些假药、假保健品的销售遍布全国25个省市,涉案金额达1200余万元。
犯罪嫌疑人方某是一名90后女子,经查,从2014年起,方某就在淘宝上开设四个店铺,但均因售假被淘宝平台处理。但她并未死心,而走上了一条“邪路”,方某将店铺销售的宝贝图文均进行了伪装,用“邮费专拍”、“老客户专拍”等词语进行描述,将吸引来的客户引流至微信等平台上交易。客流越来越多后,方某甚至自己租赁门面开设物流快递点,自行发货。2015年6月起,嫌疑人张某(化名)开始从方某处进货,加上自己非法经营的药品,加价销售至下线。
昨日,专案组民警介绍说,这些假货的成本仅几元一盒,到终端药店售出时已经达到了数百元一盒。短短的一年多,方某就用这种方式发家致富,购房购车。目前,方某、张某均已被刑拘。
什么是保健品?
保健品不是普通食品,也不是药物,是对人体有某种或者多种特定功能的食品,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切记,不要把保健品当成药品且相信它能治病。
如何选购保健品:
1、选择到有《卫生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的固定场所购买。如超市,药店以及商场等地方,购买后要妥善保管好发票,以便在发生纠纷是能维护权益。
2、买前应该关注应标注的产品标识,确保正规
查看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功能、适宜人群、功效成分、包装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应该标注清楚的内容。
3、保健品不该标注的内容有:
(1)宣称产品为祖传秘方;(2)标着“无效退款”等字样;(3)写有“安全”、“无毒副作用”、“无依赖”等承诺;(4)含有最新技术、最高科学、最先进制法等绝对化用语和表述;(6)标出有效率、治愈率、评比、获奖等综合评价内容;(7)直接或间接怂恿任意过量使用保健食品;(8)利用或编造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或以专家、医务人员和消费者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
虚假保健品的危害是什么?
1、耽误治病的时机
2、危害患者身心
3、浪费大量钱财
虚假保健品常用的“骗局”
1、“专家”义诊,免费体检,夸大老人健康隐患,借机推销保健品
2、免费讲座,大肆、夸大宣传保健品疗效
3、神话产品,包治百病
4、称慢性病也能治愈如: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
5、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等旗帜引诱老年人购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