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关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6个决议草案;表决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草案和关于确认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陈吉宁、陈豪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草案。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届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现场直播总理会见中外记者的实况,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将作实时报道。
力争2045年左右成为工业强国 中国版“工业4.0”蓝图出炉,闯关路上将面临六大“拦路虎”
当美国人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人启动“工业4.0”战略时,中国也宣布,力争在2045年左右成为工业强国。这一重要的信号源自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制造2025”概念,也被媒体称为“中国版‘工业4.0’蓝图”。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两会上表示,中国计划通过三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围绕“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发展蓝图清晰可见。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着力突破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计划报告提出今年要“出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突破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
新型产业将成主导产业
首提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现“工业互联网”概念,推动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提升服务业支撑作用
大力发展生活和生产服务业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
支持发展包括工业设计、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知识产权等高技术服务业。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国家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积极推进各类科技计划优化整合;建立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后补助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中国闯关工业强国面临六大“拦路虎”
发展理念跟不上
当前现状: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哪里是热点就投资什么,盲目投资产能过剩行业,国内资本“抽逃”实体经济……这些中国制造业已经显现的问题折射出部分制造企业的发展理念亟须转变。
代表委员:制造企业应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产业发展上,以打造百年企业为目标,通过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人口红利减退
当前现状:人口结构的老化将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绕不开的挑战。招工难,已成为全国各地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代表委员:解决招工难,出路在于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培养更多以成熟技工为代表的人才。
生产成本激增
当前现状:建工厂,土地拍卖成本居高不下;招工人,员工工资不断上涨;上项目,银行贷款代价太大;谋发展,税费负担总也减不下来……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生产资料成本的上升等诸多因素,今天的中国制造企业要想发展下去,必须闯过成本关。
代表委员:这个时候比的就是企业的整体实力,特别是研发能力,能否引领行业往新一代产品发展。
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现状:“中国游客德国抢购双立人刀具,为何中国就造不出好刀?”武钢董事长邓崎琳坦言,生产精细化的高端钢产品,我国与国外仍有不小的差距,背后还是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
代表委员:“中国制造”要由大变强,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现在面临的一个核心瓶颈就是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缺失。
知名自主品牌少
当前现状:温州产打火机,卖到欧洲两欧元一只。同样的打火机外国人买回贴牌后,在欧洲多数能卖20欧元以上。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曾在街头调查,但能说出一个代表中国品牌的人不多。
代表委员:必须像华为那样,把研发和创新放在首位,才能涌现出更多世界知名的“中国制造”品牌。
贸易壁垒渐多
当前现状: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新形势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制造”成长的路上将会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
代表委员:打铁需要自身硬,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中国制造”水平;同时要加强与国际合作,加强互惠贸易安排,互通有无,合作共赢。(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