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已在全球百余个国家广泛接种的宫颈癌疫苗终于得以进入中国市场,在宫颈癌领域,治“未病”正在成为现实。
今日葛兰素史克宣布,希瑞适®(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16型和18型])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上市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寄生于人类鳞状上皮,为双链环状小DNA病毒,有严格的嗜上皮性。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除可引起主要性病尖锐湿疣外,尚在数种人类癌症如宫颈癌、肛门及肛周癌、外阴癌、阴茎癌和食管癌等的成因中起重要作用。
1974年德国病毒学家Harold Zur Hausen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病毒(HPV)感染与宫颈肿瘤的关系。此后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相关性得到越来越多的深入研究。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已明确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明确致病因素,使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中惟一可能通过接种疫苗、摒弃不洁性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等手段来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乃至彻底根除的恶性肿瘤。Harold zur Hausen也因此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显微镜下的HPV病毒图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发布一致性声明,提出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
宫颈癌是中国15岁至44岁女性中的第二大高发癌症,每年约有13万新发病例。每年, 中国的宫颈癌病例占全球的28%以上。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分钟即检查出一例新发病例,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女性死于宫颈癌。因此,中国在开展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同时引进HPV疫苗接种将会显著降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病率,从而降低疾病负担。
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一起,将成为女性预防宫颈癌提供更好的手段。根据葛兰素史克的消息,希瑞适®在中国注册用于9到25岁女性的接种,采用3剂免疫接种程序,并有望在明年年初正式上市。
此前,市场对于中国政府迟迟不放行HPV疫苗猜测颇多,其中一个就是其在亚洲人群身上的表现问题。葛兰素史克表示,一项在中国开展的长达6年的希瑞适®临床试验入组了6000多名受试者分别接种疫苗和对照。结果显示,该疫苗在预防某些致癌型HPV相关的宫颈疾病方面具有很高的保护效力且具有令人满意的效益风险比。该结果与全球临床研究的数据是一致的。
HPV病毒种类繁多,根据序列差异已鉴定出200多型,其中40余型可感染生殖道,根据其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包括16、18、31、33、34、35、39、45、51、52、56、58、59、66、68和70,主要存在于宫颈癌及其他的肛生殖器癌,低危型包括6、11、42、43和44,主要见于生殖器疣等良性增生性病变。世界范围内,低危型HPV6和11与90%的生殖器疣有关,高危型HPV16和18与70%的宫颈癌相关。
生殖道HPV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生殖器以外的HPV感染可通过很小的皮肤破损与病变部位的直接接触或与污染物的间接接触而传染。
HPV感染在一般人群很普遍,50%以上的性活跃期妇女会感染高危型HPV,多数为无任何症状的潜伏感染。高危型HPV感染在80%左右的妇女中是暂时性的,病毒可在6-8个月内被清除,其中虽然有少部分妇女可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但也会随着病毒的清除而病变消失。20%感染妇女中的高危型HPV感染可持续存在,大约经过平均15年的时间会导致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所以,HPV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30岁,而宫颈癌则在35岁以上的妇女更多见。
在众多恶性肿瘤中,惟有宫颈癌病因明确,与高危HPV感染相关,虽然对已经感染的HPV尚没有特效的清除方法,但宫颈癌却可能是最易通过疫苗接种来进行防控的。预防性疫苗均源自HPV衣壳蛋白组装成的VLP。理论上讲,针对HPV16和18的VLP疫苗,可预防70%的宫颈癌,针对HPV6和11的VLP疫苗可预防90%的生殖器疣。
目前已经成功上市的HPV疫苗主要有两种,一是2007年被批准上市的葛兰素史克的希瑞适(Cervarix),针对HPV16、18,常被称为二价疫苗;二是于2006年上市的默沙东的加德希(Gardasil)针对HPV6、11、16、18,也被叫做四价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