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龙岩 > 龙岩新闻 > 正文

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化“土”为“金”活态保护

来源:福建日报 2024-05-22 15:12 http://www.mnw.cn/

  土楼居民生活场景

文化传承筑根魂

  如果说山川河流搭建了传统村落的骨骼架构,建筑民居生成了传统村落的皮肤肌理,那么在漫长演变中逐渐汇聚起的传统文化则滋养了传统村落的灵魂血肉,这些乡土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需要代代守护。

  锣鼓声声震天响,山歌相和传古韵。永定土楼景区里,振成楼里外挂满大红灯笼,悬挂于顶上的红色幔纱为振成楼簪上了一朵喜庆红花,在一片花团锦簇中,身着华丽中式婚服的新娘手执喜扇轻掩面容,款款走向等候她的新郎,新人在满堂宾客的见证喝彩下礼成完婚,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客家婚礼体验仪式在振成楼上演。

  今年“五一”,永定土楼景区推出“土楼有喜”客家婚宴沉浸式主题活动。在婚礼现场,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客家长桌宴,还可以欣赏客家山歌、簪花秀、非遗文化提线木偶等一系列表演。

  一场融合了客家风俗和非遗文化的中式婚宴,是永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例证。永定现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3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十番音乐等国家级非遗常态化在土楼景区开展演艺活动。

  民俗演出和非遗表演是永定吸引游客的拿手好戏,但只出现在景区表演中的文化缺少灵魂,客家文化之所以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其已融进客家人的生活百态。

  “陈东四月八”“湖坑作大福”“抚市走古事”……在永定,非遗民俗活动俯仰皆是,每逢节庆,海内外乡亲齐聚一堂,热闹程度更甚春节,编织出热烈鲜活的乡村生活图景。这些承载着客家人记忆的民俗文化增进了群众的凝聚力,促进了邻里的和谐团结。

  薪火相传重在传承,即使走过千百年,那些经岁月磨炼后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在年轻一代中熠熠生辉。

  “历史家训重廉洁,今朝再诵扬家风。”5月6日,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六年级共400多名师生走进永定湖坑村的庆成楼,重诵客家家训。客家先民在多次迁徙中砥砺出客家精神,常以楹联的形式镌刻、张贴在他们居住的土楼门框及厅堂墙上。庆成楼内集中展陈了永定人口排名前60位姓氏的祖训家规,楹联匾额、家训故事、客家俗语,家训馆内展陈形式丰富多样,家训教化氛围浓厚。

  在永定,有不少像庆成楼这样被改造为传统文化展陈馆的土楼。近年来,围绕“薪火相传”的保护利用模式,永定实施“文化进土楼”工程,以“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为理念,打造了家训馆、家风楼、婚庆馆、忠诚馆等一批主题多元的文化展陈馆。这些土楼已经成为龙岩乃至周边地区中小学校开展研学的热门场所。在体验造纸工艺中创作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在近距离观察土楼中探究土楼建筑的奥秘,在中药小课堂里辨草药嗅药香,在学习竹编制作灯笼中了解初溪村先人的发家史……永定土楼规模庞大,客家文化丰富璀璨,结合碰撞之下,涌现出多种多样的研学课程。

  此外,永定还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推动了90处历史建筑和红色文化遗存“非世遗”土楼的保护利用。如虎岗、高陂、金砂等乡镇下辖的诸多村落留存着许多与中央红色交通线有关的历史,通过提升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完善牛牯扑红色教育基地、推出红色题材文艺作品、研发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等方式,永定还原其所承载的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客家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在永定交汇融合,塑造了永定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体系,赋予了永定传统村落生生不息的力量。

  洪坑土楼群

产业兴旺引人来

  土楼的白天和夜间完全是两副面孔。白天,初夏温度渐升的空气包裹着古朴的青石和砂土,土楼就像饱经风霜但精神矍铄的老者,粗粝且挺拔。原住民摇着蒲扇小憩,游客轻声慢步。夜幕降临之时,流光溢彩的灯光照亮河畔点亮古树,振成楼的外墙成为展示裸眼3D光影秀的巨幕,土楼的故事在灯光变换中接连上映,但最吸睛的当数环兴楼里的一出江湖好戏。

  2020年,永定土楼景区与腾讯合作,引入《天涯明月刀》游戏IP进行数字化文创内容创作,项目包括“天刀”沉浸式剧场、华服旅拍、国风民宿、特色餐饮、旅游文创等多元业态。每晚,天涯明月刀沉浸式剧场会在环兴楼演出。实践证明,百年巍峨的土楼与刀光剑影的江湖相得益彰。去年,该项目获评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

  引进“天刀”项目是一次突出土楼古色古香特质的既谨慎又大胆的尝试。项目依照“修旧如旧,尊重原貌”的原则,对环兴楼进行提升。特地保留了环兴楼火烧的缺口,将其建设成土楼观景台和月亮景观,保持建筑完整性,留住历史厚重感。永定区文旅局副局长樊俊娇说:“土楼活态利用需要大胆创新,但一定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

  “古”是土楼的外在,“住”是土楼的内核。永定还打造了独特的土楼民宿群。目前完成了南江村朝阳楼、东昌楼、洪坑村昇恒楼、南江村南兴楼、新南村长源楼等民宿改造。民宿房间保留了土楼裸露的墙面,传统农耕器具的布置也融合了耕读文化与现代艺术,住客能亲手触碰建筑肌理,体验浓厚的乡村文化。

  论及传统村落的开发,发展旅游常被认为是一把万能金钥匙,但对于延续农耕文化千百年的传统村落来说,在发展三产之外,做大做强一产、二产同样重要。

  在水稻、烤烟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永定引入了洋多千亩辣椒种植基地、实佳规模化蛋鸡养殖基地、湖坑江昊农业园、大溪乡特产农业产业化、初溪水稻特色农业、下洋特色牛肉产业等项目,培育了19件拥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推进一产增效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产,永定在中国传统村落实佳村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风电生产,为古竹乡引入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二产三产有机融合,壮大集体经济。

  此外,为避免传统村落在保护利用过程中出现产业方式单一、同质化现象,永定还通过跨村联建模式让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由“单兵作战”变为“抱团发展”。在跨村联建模式下,资源和定位相似的村庄打破地域局限,强村带弱村,在产业发展上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由“争资源”走向“共资源”。通过这一模式,永定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创建了世遗传承集中连片示范区、红色传承集中连片示范区、华侨反哺集中连片示范区、乡村振兴集中连片示范区4个集中连片示范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成效更加显著。

  产业多元兴旺,吸引了老居民的回流和新居民的入住。近10年,仅洪坑村人口就由1000多人增加到3500多人。开民宿、做导游、干餐饮、卖特产,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创业。林日耕的儿子和女儿都在前些年回到洪坑,当起了导游,开起了饭馆。林日耕说:“从前我们由农村走向城市,现在是从城市重回农村,上世纪90年代的洪坑村没电没路,说是最穷的小山村也不为过,如今村民们在家卖特产日子过得也不错。去年仅我们振成楼就吸引了500多万游客,今年会越来越好。”

  2023年,永定接待国内外游客917.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28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57.3%和62.0%。其中,传统村落接待游客超过三分之二。今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101万人次,同比增长46%。

  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既是肯定,也是激励。下一步,永定计划实施25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总投资4.11亿元,主要包括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制作传统村落数字影像资料等。(福建日报记者 徐士媛 通讯员 熊川 陈敏 文/图)

记者手记

以用促保 古村振兴

  福建日报记者 徐士媛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农业是中华民族产生、繁衍和发展的基础,中华文化以农耕文明为根,传统村落孕育于农耕文明之中,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农耕文明式微,传统村落衰败,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迫在眉睫。

  传统村落既要“保”,也要“用”,但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标本式保护”抹杀文明的活力,“破坏式开发”伤害文化的根本。在摸索保护和开发间的平衡点上,永定不断尝试,以用促保。

  保护不应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僵化式保护,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永定,世遗土楼——23座土楼“本体楼”被严格保护,只对其进行修复,不做改造。而对“非世遗”土楼则在保持风貌协调的前提下适当改造,满足现代需求,同时根据各楼特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项目,将土楼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传统村落的开发也极易陷入过度商业化的陷阱,出现“见村见物,却不见人、不见生活”的现象。但走进永定土楼,没有千篇一律的造景元素,没有别扭违和的外来文化,有的只是土楼专属的文化标识和原住民自带的“烟火气”,这里不是冷冰冰的商业景点,更像温暖鲜活的家。

  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道阻且长,永定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为传统村落在当代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永定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只永定,赓续农耕文明、延绵中华文化更是所有古村落需要深耕的时代课题。

原标题: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化“土”为“金”活态保护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雷神发布新款27寸显示器:2K 240Hz屏仅999
  • 4月17日今晚24时油价调整最新消息 国内92和
  • 赖清德当局绑架民众做“肉盾”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舞剧《海的一半》在泉州大剧院召开首演前新闻发布会(视频)
    舞剧《海的一半》在泉州大剧院召开首演前新闻发布会(视频)
    《海的一半》来泉州啦!(视频)
    《海的一半》来泉州啦!(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厦门市智能医疗器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厦门市出台扶持粮食生产若干措施实施细则 见证世界顶尖高手逐鹿 世界田联钻石联赛 未来几天厦门雨多气温高 体感较闷热 厦门港古雷港区新项目完工 增加散货运输 城中村向高质量城市社区转型 湖里浦园社 最高两万元 厦门市今年首批汽车报废更新 厦门地铁集美大道站开放连接通道 直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