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体 繁体
闽南网 > 龙岩 > 客家文化 > 正文

为子女举办成人仪式 龙岩的“谢姑婆”习俗

来源:闽西新闻网 2016-10-21 16:52 http://www.mnw.cn/

  民俗,即民间长期形成的风尚习惯。“谢姑婆”是龙岩新罗区民间形成的为子女举办成人仪式的风尚习惯。

QQ截图20161021165131

  据介绍,旧时,当女儿15虚岁、男子16虚岁时,父母就要为他们操办“谢姑婆”仪式。这仪式,一是有感恩之意。通常儿女出生时,姑母、姑婆很关心,常会来家帮忙料理,也很疼爱侄儿、侄女,母亲和姑母同心呵护儿女于襁褓之中。因此,“谢姑婆”是泛指追诉感谢、感恩、敬拜姑婆、祖姑婆、曾祖姑婆、高祖姑婆等历代祖姑婆,并延伸至敬拜妈祖,因为龙岩方言称妈祖为姑婆。二是有尊重、敬爱长辈的教诲之意。举行“谢姑婆”仪式后,儿女们从此都要自律,担承责任,脱掉孩童稚气,要像大人一样,读好书、做好事。

  “谢姑婆”仪式是在儿女的房间进行的。在其眠床上摆放着自家与外婆馈赠的各种寓意吉祥如意的物品。如寓意兴旺发达的冬笋、芋种、花生、藕片、竹根、榕树根;也有寓意和好圆美的百合、龙眼、莲子、糖果、咸菜尾(好头好尾);还有寓意精明强韧的章鱼、牛筋、猪脚节(脚勤腿快)、尺子(明白分寸)、猪肠湿粉(深肠好肚、宽宏大量);更有寓意美貌清秀的花束、花粉、红丸子、红纸、小手镜、新衣服、围身裙等女子梳妆打扮用品;再有寓意添丁添福的青丁(晒干的条状柚子皮)、乌豆、红柑、油灯(茅草芯在油中点火的)。这些象征物品,若是男儿“谢姑婆”,则放置在盛有大米的缸心(陶器)上;若是女儿“谢姑婆”,则放置在盛有大米的钵筒(陶器)上。两种不同盛器,以示男、女之别,盛器寓花钵,大米寓泥土,象征物品如种在花钵中,茁壮成长。

  此外,还要备足八瓯内放若干蛋块、乌豆、虾米、豆干、肉片与米酒等六样吉祥物品与八瓯糖糍,这些即俗称“糖糍酒瓯”。是敬拜、答谢八方姑婆的供品,以祈求姑婆保佑、福荫儿女快快长大成人。

  一切安排就绪后,父母领着儿、女,诉说姑婆恩情、传颂姑婆祖德,并逐一讲述各种象征物品的吉祥寓意,勉励儿女,睹物思己,长大成人,用功读书,为国为民。然后,一起点香烛、拜天地、敬姑婆,祝愿儿女安康成长,合家幸福。并将煨好的一只美味童子鸡给儿女吃。寓意能像鸡一样走东走西,追逐生计。从此,儿女“吃鸡仔做大人”,今后必须自力更生,成家立业,过年走亲访友、做客,就不得如孩童时那样收受红包了。

  “谢姑婆”习俗,形式与内涵完美结合,美好愿望,意义深刻,代代相传,令人称颂。

责任编辑:黄柳君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陈竞任湖南省副省长
  • “台独”挑战“五黑名单”失败,台军头子顾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贵州监管局原党委书记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胸怀祖国楼:一砖一瓦诉说华侨家国情(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胸怀祖国楼:一砖一瓦诉说华侨家国情(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中国人寿:南台村的“大喇叭”传出保险“ 福安市赛江沿岸万亩葡萄喜获丰收 “不缴社保约定”无效 单位需支付经济补 福建首次发布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北京今年5月以来处置2.1万余个网络“黑嘴 占GDP比重再增加 “三新”经济增速说明什 丰收田间白鹭飞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打造共同富裕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福建闽南网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