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白塔是安海最高的建筑,登上去后可以看到安平桥,景色非常壮丽。”曾住在白塔附近的颜老伯告诉记者,过去白塔有“点灯”的习俗,每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白塔都会张灯结彩,布置得灯火辉煌。“当时的年轻人常常相约到白塔游玩,登高望远。”
在广大安海人的心里,白塔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标志性建筑,更是当地文化的传承。连日来,安海社会各界、海内外社团对此高度关注。从普通老百姓到人大代表,从街坊妇孺到商界人士,大家奔走相告,呼吁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在海外社团里,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安平桥和白塔构成的标志,白塔在海外游子的心中重千钧。”安海民间一“保塔人士”说,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上。
白塔的处境也引起晋江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安海镇政府已着手在白塔周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此外,晋江市博物馆也已将白塔塔檐坍塌一事逐级上报,邀请国家文物局文保专家前来晋江,为白塔做一次全面体检和病症会诊。据悉,白塔作为“国保”安平桥的附属物,其修缮必须由泉州市文物局向上打报告,一层一层审批,直到国家文物局,这需要一定时间。
记者从泉州文管所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白塔有过几次简单的外墙维护。上世纪90年代初,白塔最后一次整修过,但当时只是将一些脱落部位重新填补上泥土和白石灰,并没有大规模整修。(记者 胡志法 黄伟强 秦越 文图)
关于白塔
白塔——安海古镇标志,又称“西塔”、“瑞光塔”、“文明塔”,位于安平桥头,通高22米,砖石仿木空心楼阁式结构,占地96平方米。该塔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系安平桥建成之年,乡人用造安平桥的余资建成的。它既是安平桥的桥头堡,又作为船舶出入的航标。古代曾有“白塔点灯,金榜题名”的佳话广为流传。如今她与五里长桥一起构成了一幅“白塔凌空,长虹跨海”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