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白塔像个孤独的老人,没人理睬。”当地一位文化界人士这么向记者表示。他认为,对待诸如白塔这类当地文化性标志的建筑物,政府和主管部门“护”要比“修”更迫切,“平日里的爱护,才能延长它的寿命,尽可能使之保存得更为长久。”
白塔周边高楼林立
史料记载中,明朝、清朝时期,白塔各有一次大修,距今最近的一次大修,是在上世纪80年代。
泉州市安平桥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安平桥两头现在是归属地管理,白塔已经移交由安海镇及晋江文物单位负责。据了解,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则需经逐级上报批准后方可施工。
2013年2月,开工兴建的晋江安海镇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项目,将白塔包括其中,以建塔时的“瑞光塔”出现在入口服务区,周边将建设下沉广场,与旁边的水心禅寺、陆上桥、水上桥、入口集散广场、市民休闲广场、亲水平台等多个景观合为一体,再现“白塔凌霄”的景象。按照预期,该项目的建设时间为1年。
按照这一份方案,将启动白塔修缮,建设成文化广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