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教育 > 终身教育 > 正文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老人20分钟抢完大学名额

来源:福州晚报 2016-11-21 17:38 http://www.mnw.cn/

  “每次上完课都觉得嗓子有点憋,是不是我的发声位置不够到位?”“我一开始也是这样,你要继续学习找找感觉。”上周三上午,王阿姨和几位同班同学边聊着边走出福建老年大学“独唱基础班”的教室。虽然上课每天要坐40分钟公交车才能到达,但王阿姨觉得一点都不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成了老年人的新追求,既能怡情养性又能开拓社交的老年大学成了他们的首选。记者调查发现,榕城各所公办老年大学,每年报名者挤破门槛,但有限的资源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这些老年人一旦踏入校门,多数会成为不打算“毕业”的学生,不少老人甚至兴致盎然地读了二十年。榕城老人“老而好学”的强烈意愿如何才能得到充分满足?社会学家认为,破解矛盾的关键是拓展基层办学点。

  现状:

  报名比抢火车票还难

  老年大学的报名和学习课程有多火爆?上周三,记者探访了福建老年大学五四路校区,发现别说是书法班、钢琴班、电脑班,就是市民印象中可能“冷门”的英语班,都有40多名老人上课,在老师的带领下,白发老人一起大声朗读课文。

  “报名比抢火车票还难。”老年大学的学员陈阿姨告诉记者,像她报的声乐系,等了两年才报上名。“8点开始报名,8点20分名额全部抢完,今年秋季报名,我一早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看。”

  记者翻开福建老年大学的招生简章注意到,学校开设了8个系14个专业61门课程,学制班班级共253个,除了花鸟画、声乐、舞蹈、诗词和写作、国学等传统科目,还有远程摄影、瑜伽、智能手机使用等课程,有的学科还设置了学年制。学校规模不小,设置的课程也多,但新生入学依然很难。

  “这是老问题了,学员量每年都在增加,从前年的8000人扩展到今年的近万人。”福建老年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校方扩规模、增课程、增加招生数,依然满足不了老年朋友的需求,尤其是声乐戏曲和舞蹈类专业,供不应求的现象更加突出。

  为了缓解报名问题,校方还出台了一些措施进行限制,如每位学员报3个班次;上学年平均出勤率低于50%的限报1个班次;同系A类课程每人限报1个班次;A类课程不留级,且结业后不再报名该课程学习等。

  原因:

  求学意愿强还有朋友圈

  “学费便宜,能和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在一起,很快乐。”学员王阿姨一语道出老年大学火爆的原因。从进入独唱基础班开始,她几乎不迟到。“有一名学员,已经在学校里读了20多年,毕业证都领了10个,可即便腿脚不便,也让家里人送过来,风雨无阻,不愿意离开。”

  和这样的同学相比,王阿姨的“学历”短得多。今年62岁的她,打算继续报名明年的提升班,还计划再报一个钢琴班。

  “老年人一旦报上名,基本就不走啦,把老年大学当作是家,既能学知识,又能交朋友。”福建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说,在学校里,不肯毕业的不是个案。像王阿姨一样,很多老生一直在持续学习。

  “老年大学不同于学历教育,它其实是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知识平台和交往平台。”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公益单位,老年大学低廉的学费,也是吸引老年人踊跃报名的原因之一。

  自今年秋季起,福州市老年大学调整学费收费标准,贫困老年人的学费按有关规定减免,普通课程收费标准每学期仅100元。记者发现,钢琴班几乎是所有老年大学的最贵专业,而在今年福州市老年大学秋季补充招生计划表中,钢琴基础试点班每学期学费仅160元,与动辄每小时一两百元的乐器培训机构相比,已是“白菜价”。而福建老年大学一整个学年的学费也仅为200元到300元不等,钢琴班的收费为500元。

  学位有限,已入学的学员们又不愿离开,将许多老年人挡在了学校门外。换句话说,随着老龄化加剧,现有的老年大学已是供不应求。

  困境:

  认“公”不认“私”老年民办培训挺尴尬

  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1983年在山东成立,福建老年大学创办于1985年4月,是福建省老年教育的起点,也是全国成立较早的老年大学。我省老年教育的成绩也很突出,如福建老年大学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并在省直单位创办了11所分校。2015年,借力建校30周年纪念活动,还建设了一个校史陈列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专业书画展厅和一个190平方米的图书馆。

  即便硬件设施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发展空间仍大大受限,老年大学的公益性强,一学期三五百元的学费,老年人很容易接受。但是,老年大学的教育以艺术类专业为主,经费不足,就难以请到高水平的老师,到了县一级,艺术类老师就会更紧缺,难以满足学员的需要。据了解,有不少老人是从五区八县赶到市区学习,这种“舍近求远”的现象在榕城也频频出现。

  老年教育培训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是记者走访后却发现,同样开设老年培训班的民办培训机构却存在“吃不饱”的窘境。记者从我市一家英语培训机构了解到,该学校曾经开设过老年班,授课内容与老年大学讲授的内容相比丰富很多,价格也低廉。“19元一次的体验课都没有老人愿意报名,招生情况不理想。”工作人员感叹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老人的需求相对有限外,老人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认“公”不认“私”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一些老人一听说是民办的就不愿来,怕上当受骗,其实我们的师资和各方面条件也都不错。选择上老年大学的人多也是受生活环境和圈子影响,认为公办的比较靠谱。”工作人员说道。

  发展:

  文化养老是需求应增加基层办学点

  福建师范大学社公共管理学院谢宏忠教授表示,老年人用学习去充实晚年,有受教育的需求,更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而很多老年朋友不愿毕业,可以窥探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正悄然升级,已从物质层面转化为精神层面的“文化养老”,有利于老年群体树立健康积极的老年价值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的人文关怀。

  在谢宏忠教授看来,老年大学是老年人“文化养老”的重要阵地,除了让老人们获得知识,还为老年朋友构建了社交圈,趣味相近的老年人也能相互陪伴、相互帮助、自得其乐,实现互助养老。

  “老年教育是个空间巨大的产业。政府应想办法多支持和扶持一些老年大学,以增加老年教育的供给。”谢宏忠教授表示,短期来看,鼓励民办老年培训机构的建立,很可能牵涉到经营、利益等问题,不太现实。而一些社会资源,比如学校和机关的空余教室和场地,可以尝试与老年大学共享,以解燃眉之急。此外,部分机关单位可以成立老干处、离退休干部管理处等,满足银发族的群居需求。

  针对民办培训机构遇冷的情况,福州大学社会学甘满堂教授也提出了相关建议。甘满堂教授表示,公办老年大学开办多年,经验、基础好,积累的口碑效应让老人很认同,这很正常。作为后来者的民办培训机构应该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民办培训机构需要政府的资金扶持,以公益性为主,迎合银发族的消费模式。此外,政府可大力向基层发展,加强对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或办学点的投入,街道、社区一级也需要继续探索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记者 林欢欢 魏旸艳)

责任编辑:苏仕颖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025年湖南省考成绩查询入口:湖南人事考试
  • 2025年辽宁省考成绩查询入口:辽宁人事考试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闽南网记者探班原创舞剧《海的一半》(视频)
    闽南网记者探班原创舞剧《海的一半》(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厦门市智能医疗器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厦门市出台扶持粮食生产若干措施实施细则 见证世界顶尖高手逐鹿 世界田联钻石联赛 未来几天厦门雨多气温高 体感较闷热 厦门港古雷港区新项目完工 增加散货运输 城中村向高质量城市社区转型 湖里浦园社 最高两万元 厦门市今年首批汽车报废更新 厦门地铁集美大道站开放连接通道 直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