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成败
作为一位心理学教师,崔老师认为人的态度非常重要。她说,心理学认为态度有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是否重要)、情绪成分(是否喜欢)、行为成分(是否去做)。就比如学习,觉得学习很重要,感到学习很快乐,那就会毫不犹豫去学习。如果认知成分与情绪成分在闹矛盾,觉得学习很重要,但是感到学习很讨厌,行为成分听谁的呢?答案是没有重大外因的时候行为会听情绪的,也就是什么开心做什么。这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是比较危险的事,日积月累,会吃大亏。真到找工作的时候,真到考研的时候,才后悔大学四年虚度了。所以准大学生要在心里让态度的认知成分和情绪成分握手言和,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对于所学专业要以积极心态去面对
出现这种问题的有两种同学,一是经专业调剂入学的,二是缺乏明确人生规划盲目填报志愿的,这在每年的大学生里都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他们从一开始对自己的专业就是“拒绝”的。以崔老师多年的经验看,以“拒绝”的姿态进入大学,大学四年生活也会“拒绝”他。且不说所有专业知识如果深入都有其独到的乐趣也必然存在枯燥的成分,也不说社会发展行业新兴轮转无法确定四年之后毕业谁冷谁热,只说任何专业如果学好、学精,都会使你在未来社会上拥有立足之地。因此,专业本身没有冷门与热门之分,接纳比拒绝更接近成功。
以自己的职业规划为目标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崔老师认为,如果说高考是以考上大学为目标,那么读大学就应该以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其实也不止是高中,可以说学生从小到大一直以高考为目标,这个如珠穆朗玛峰一样的存在一朝被翻越,很多同学真不清楚学习还为点啥了。如果没有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那么就需要再寻找一个新的山头来跨越,例如毕业能够有一份好工作。平时我们总是听说工作不好找,好工作都需要工作经验,于是大学生们越发没有学习动力了。其实工作不好找,是什么样的同学工作不好找、什么样的工作不好找的问题。四年期间混成绩混文凭的同学,工作必然不好找;一门心思找压力小、晋升空间大、工资高的工作,怎么会好找呢?要想找个好工作,在大学期间就要为找个好工作做准备。至于起薪,又不是一直会拿这个数目,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前提是得把自己修炼成“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