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大学图书馆还没开门,等待入馆学习的大学生就在门口排起了长龙。学生们不顾连夜刷题、通宵复习的“辛苦”,只为得到一个能够待一整天的自习位。可惜的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场景只有在期末考试临近时才会出现。
对一些平时浑浑噩噩的学生来说,“及格万岁”的目标也不那么容易实现。前段时间,湖南某大学老师严格按照标准改完物理试卷后发现,全班77份试卷中,只有不到1/3的学生卷面成绩达到了及格线,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拿到二三十分。这样的消息,令人担忧。
不知从何时开始,怠惰、拖延的“症状”开始在校园里传染开来:公共课不愿上,选修课不想上,专业课坐在教室刷手机;翘课成习惯,活动不参加,整日宅在宿舍“葛优躺”;交作业、写论文,不挨到最后一晚不动笔,复制粘贴、东拼西凑、应付了事……对这种状态,网上有一种流行的调侃,称这种“懒到家”的状态为患上了“懒癌”。可悲的是,失去了奋斗的方向、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这些学生就像“脱线的风筝”,虚度着大好青春。
大学生本应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勤学上进的代表。患上“懒癌”的大学生如此普遍,社会不可等闲视之,学校不能放任不管,学生更不能自暴自弃。
治疗“懒癌”,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下子失去了升学和应试的紧迫感,变得有些不知所措。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者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得过且过者。人生在世,享受生活的乐趣本无可厚非,但人生的意义必须在当下寻找、在实践中证明,否则就是镜花水月。当今的社会环境给了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土壤,无论是做创业创新的急先锋,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奋斗,或是扎根山区、服务基层,都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给自己定个目标,并朝着这个方向前行,自然没有时间犯困犯懒,也不会感到无所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