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路遥的小说 认为是人生必读书
华商报: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李自豪:为学习读书只占我读书的一部分。我坚持的是无目的与非功利的阅读,主要是满足自我的审美与精神需要。如果为了某个功利性的目标,比如考试和考证,那这种阅读是很难持续下去的。
华商报:你刚才说了,每读一本书,都会做笔记?
李自豪:是的,除了做笔记、书摘,还要领会作者的意思。当然,读小说不需要做太多书摘,在笔记本上标注作者、书名与出版社即可。
华商报:你喜欢读陕西作家的小说吗?
李自豪:我喜欢路遥的小说,本科时读完了他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
华商报:对路遥的小说有什么特殊的感受?
李自豪:我认为路遥的作品是人生必读书,他对农村苦难生活的描写,以及对命运的不懈抗争,深深地感染了我。要想理解中国农民,要想发现中国农村,就一定要读路遥的小说。路遥的文字扎根土地,朴素厚重,是一种“有根的文学”,值得再三品读。
避免碎片化阅读 让书籍变成“知识树”
华商报:读书给你带来哪些变化?
李自豪:古人讲“反求诸己”,读书不仅涵养品性,而且使人实现一种内在超越。阅读中,可以与各个时代的大师对话,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从而提升自我,丰富自我。读书使人灵魂丰富,内心安静,同时获得一种精神支撑。
华商报: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读书技巧——怎样才能喜欢上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精彩。
李自豪:读书要避免碎片化阅读,尽可能开展系统化阅读,这样才能训练你的大脑。每读一本书,最好做一下读书笔记,归纳全书的主旨和结构,总结作者的论点,推敲其论据和论证过程,学习前人的长处,反思其不足之处。这样每读一本书,都会有所收获。等到阅读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书籍之间彼此能产生联系,形成脉络,变成一棵“知识树”。现代人的碎片化阅读,占用大量时间,却难以形成系统观点,也无法深化我们的思维。
华商报:在你读过的书中,哪本给你印象最深、影响最大?
李自豪: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上下册)。木心曾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这部书谈了古今中外的文学,还旁及音乐、绘画等艺术。此书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大家也能从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