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离场,人工智能能“拯救”百度吗?
2016年是百度最艰难的一年。根据百度最新财报,2016年,百度营业收入为705亿元,刨除“去哪儿网”后,同比增长11.9%;全年净利润为116亿元,仅相当于2015年336亿元净利润的三分之一。
在过去的一年里,百度堪称流年不利。受医疗广告等事件拖累,2016年9月1日,百度搜索推广主业被纳入互联网广告监管,负面影响一直从第三季度持续到第四季度。同时,百度之前力推的O2O业务在竞争对手的夹击下,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优势。
不过,业界认为,百度始终是业内公认的BAT“技术最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逐渐凸显,或将重构百度所有的业务线。
以百度金融为例。2016年12月,百度钱包激活账户数达到1亿,同比增长88%,成为百度业务增长的最大亮点。一年来,“百度有钱花”以75%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教育信贷领域;百信银行正式获银监会批复;百度金融场外资产证券化(ABS)创设规模超过50亿元,大大缓解了合作消费金融企业的融资压力。
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有着同一个坚强的后盾——人工智能。通过精准度99.7%的人脸识别技术、精准度超过97%的语音识别技术,百度金融可以高效地完成用户身份验证;为解决消费金融市场信用下沉、风控线上化、获客成本增加等痛点,百度金融投入了人工智能、用户画像、账号安全及精准建模等先进技术。目前,百度金融的量化投资、智能投顾及金融云服务已经开始对外输出,产生商业价值。
在内容分发领域,百度也开始发力。第四季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手机百度资讯流的用户数、分发量及平均用户时长等业务数据都持续高速增长。其中,以服务内容发布者为核心的平台“百家号”成立仅3个月,已有超过20万名作者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