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农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91班的本科生陈可懿收到让她惊喜的“新年红包”。去年,陈可懿在高水平期刊发表了一篇高水平论文,根据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素质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再结合她在科研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学校给她颁发了10000元的学生素质奖金。
根据浙江农林大学下发的《关于公布2022年度学生素质奖励情况的通知》,该校学生2022年度有超过3400多人次在各类学术创新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成果,累计获得244.73万元奖励。这些成果包括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发表高层次论文、获得高层次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并取得成果、获得政府各类荣誉等。
浙江农林大学的本科生素质奖励,更侧重于奖励发表高层次论文、获得各类发明专利等原创性的成果。在浙江农林大学2022年获得素质奖励的学生中,有98名本科生在高级别刊物发表了学术论文,116人获得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按照学校相关奖励规定,论文的作者都可以获得500—10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知识产权拥有者可以获得300—8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此外,论文作者还可以凭借相应的论文申请创新学分奖励,部分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收录或者发表在一级期刊、核心期刊的论文,经过论文作者申请和专家评审后,还可代替毕业论文。
“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重要的能力之一,本科学生取得高层次创新成果,是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对本科生获得的高层次研究成果进行奖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有激励和促进作用。”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处长郭建忠教授表示,鼓励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提升毕业论文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他指出:“近几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这些科研活动也为他们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了良好基础。”(张盖伦、陈胜伟)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