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三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中的集贸市场,既是乡民进行物品互换的交易之地,又是少男少女谈情说爱的浪漫之处。千百年来,集贸市场已经演绎成为一种烂漫的山花,一种恋念的乡愁。
纵观攸县集贸市场的发展历程,可谓是“芳华一览千年过,集市风流唱攸州。”请随我回溯集贸市场的流年碎影,欣赏那时花开的刹那芳华:
初露“尖尖角”的五十年代:1950年,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攸县城关镇十字街南门口形成了日日市的露天小集贸市场,结束了城关镇无集贸市场的历史。农村许多小集市如惊蛰春雨,花蕾初绽。对长期战后休养生息、恢复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此时的集贸市场,为全面计划性管理。
遭受“倒春寒”的六十年代:1960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创伤。此时的集贸市场管理,重点放在完成国家统购、派购、收购任务方面。攸县的集贸市场经过两次关闭,市场沉寂冷落。
集市“妖魔化”的七十年代:1972年,攸县革委会发出恢复集贸市场的《通告》。但此时正是荒唐文革闹剧盛行的年代,对集贸市场的管理也到了登峰造极的荒谬时期,狠抓阶级斗争成为社会主流。集贸市场被妖魔化为“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给割掉,集市经营者也被当成“投机倒把分子”受到严厉打击。
墟场“满天星”的八十年代:时间进入到了1981年,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成了社会主流,农村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给农副产品松绑已成为必然。集贸市场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集贸市场的恢复遍地开花,集贸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齐栽“摇钱树”的九十年代: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谁建设、谁受益”的政策鼓励下,各界人士嗅到商机,看到前景,纷纷出手投资,兴起全民建市场的热潮。此时的集贸市场管理的重点,放在了构建和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方面。
花开“满堂红”的黄金时代:2003年开始至2013年,对集贸市场的管理,重心放在服务市场方面。这一时期是攸县集贸市场的“黄金十年”时期。所有的集贸市场都红红火火,所有的市场经营户都赚得盆满钵满。此时的重点是改造、培育、分类、提质市场等等。
遭遇“打头风”的转身时代:从2013年开始,集贸市场受到超市的冲击,开始出现疲软。现在出现的电商网购,更是雪上加霜,集贸市场有所萎缩,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以求实现华丽转身。
开启“新纪元”的征途时代:“柳暗花明又一村”。2017年底,“攸州义乌国际商贸城”第一期主体市场建设完成并开业。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化新型市场呈现在世人面前,开启了攸县市场新的纪元。
篇四
一般来说,改革开放是指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开放为主题的国策。这一政策改变了中国长久以来对外封闭的局面,令中国(准确的讲不包括港澳台)对外敞开国门实施自由贸易,从而一举扭转了经济濒临崩溃的局面,改善了国际形象,使得国民收入大幅提高,物质生活大为丰富。
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国处在经济崩溃的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人民贫穷,科学技术落后,党内斗争严重,国家政局不稳。在这样危机的关头,邓小平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中国进行全方位改革。为了尽快调高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务实派决定变革现有经济制度,将现有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历史上列宁曾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也曾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在社会主义中存在部分资本主义,以促进社会发展。或许是从列宁的行为中的到了启发,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决心扭转共产主义在民众心中的固有印象。这场改革的目的是在以维持共产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现有生产中不适应时代与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场改革在农村率先获得突破,并随之在全国各大城市以及经济特区以迅猛的速度开展起来。
改革开放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成就也是巨大的。从1978年至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一个尚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与世隔绝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有着活跃市场的强大经济体,并减少了当时世界近1/5的贫困人口。人民生活也伴随着改革日新月异,物质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据官方数据表明,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225美元上升到**00美元。2009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万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其实纵观历史,在建国初期颇有成效的计划经济在改革开放时被证明是错误的,而在改革开放时取得巨大成就的生产承包责任制在现在,又被证明是错误的,所以或许,改革开放之于我们最大的启示,并非是去坚持什么,甚至包括坚持改革开放本身,而是去怀疑。梁启超有云:变则通,通则久。
观世间万物,唯进步值得信仰。想起了在1979年得那场大辩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或许吧,就是这句话,改变了中国的进程。
篇五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鹏城深圳的勃兴,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
回首深圳的发展历程,特区成立之前,这
里只是一个巴掌大的小渔村,只有两条小巷和一条200米长的小街;38年后,一座座摩天大楼巍然耸起、一条条繁华的街道经纬交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拔地而起。改革开放之前,物资匮乏,凭票购买,以至于人们常在供销社门前为买东西发生一些口角;时至今日,“有啥吃啥”变成了“吃啥有啥”,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正是改革开放,让深圳这片热土沸腾了起来,实现了从“一张白纸”到“奇迹之城”的伟大跨越。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深圳近40年风雷激荡的雄浑篇章,映照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给神州大地带来的巨变。浦江之畔,改革开放在中国东部打开了一扇天窗,写就“浦东传奇”;南海之滨,改革开放大棋落子海南,昔日边陲海岛成为欣欣向荣的国际旅游岛;西北边疆,中欧班列疾驰向西,助推新疆霍尔果斯成长为戈壁明珠……“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一段段旧貌换新颜的壮阔历程,一个个史诗般进步的发展奇迹,有力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今天,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又一次走到了历史关口。经济特区如何办得更好、办出水平,继续当好开路先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如何打赢,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怎样革除?如何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毫无疑问,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但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拿出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永葆“杀出一条血路”的闯劲,争当开拓者、实干家,就一定能让改革造就新气象、开放带来新活力,让发展打开新空间,让我们赢得“下一个40年”。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不断在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的进展。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激荡百年的民族复兴梦想必将一步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