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三中高二(8)班学生廖小兰来到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周内先后体验了陶艺、水墨画、竹木制作、烹饪等多个项目。廖小兰拿着自己用竹子做的坦克、大炮对记者说:“参加体验式劳动教育,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锻炼动手能力,丰富生活体验,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单位”,泉州市各县(市、区)中小学校轮流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接受劳动教育已成常态,近年来每年达30万人次以上。目前,泉州市共建有12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可分别容纳500名以上学生集中活动。
“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上好劳动教育课程十分必要。近年来,泉州指导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加强劳动教育项目,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引导形成各自品牌,切实让学生愿意来,来了有收获。”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昌裕说,“在拓展劳动教育项目方面,我们指导各社会实践基地要着眼学生需求,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经济产业、传统文化调整设置课程,重点增设学工、学农、家政、传统工艺制作等劳动教育项目,把劳动教育与当地特色产业有机结合。”
据介绍,泉州各县(市、区)社会实践基地新设置劳动教育项目后,需要增聘一批专兼职指导教师和后勤服务人员,该市教育局给予积极推动促成,并举办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训班,不断提升劳动教育师资水平。
据了解,与组织中小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接受劳动教育配套的是,泉州市还不断完善具有泉州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已初步建成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微课资源库,并引导家长教育并指导孩子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生活服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