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口袋立不起来”
中外共建项目合作促发展
“一带一路”把欧亚非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所有国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时,习近平就直言不讳地说,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发展,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习近平2015年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时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很多国家便开始寻求与之战略对接。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战略、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欧洲“容克投资计划”、越南“两廊一圈”……“一带一路”倡议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战略规划形成对接。
不仅如此,不少国家希望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关键节点。波兰曾表示力争成为“一带一路”物流中心;多哥希望成为“一带一路”在西非地区的支点。
在去年8月17日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要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引进来、走出去”,传统的国际合作并不罕见,而“一带一路”的促进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贵在其“新”。
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合作?习近平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重要思想。
历经时间的检验,“一带一路”建设在“五通”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其中,工程项目以及产能合作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去”与“引进来”,“强强联合”多方合作,在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空口袋立不起来”,习近平2013年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卡里莫夫总统提到这句谚语。三年多过去,“一带一路”建设已“立起来”,成为取得积极成果的重要注脚。
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2015年与2016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额达293.5亿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入区企业1082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18万个。
凡此种种成果,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