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考研热”背后的原因虽不复杂,但承载着这些有不同社会背景、经历、年龄的人群的热切希望。可问题是,他们的诉求和意愿能得到满足吗?不可否认,在当前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格局下,我们正面临诸如生源质量下降、招生选拔制度不完善、培养机制有缺陷等问题的挑战。
要应对挑战,办让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其核心工作一定是保障和提升培养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强化统筹治理之外,还要明确并强化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虽然目前的环境已与过去那个“以学术为志业”的时代相去甚远,而更多地与个人的职业以及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但是,从研究生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来看,研究性始终是其应该坚守的本质属性。
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对研究生教育来讲,这个最大的“常识”就是研究性。不管是对于侧重理论的科学学位还是侧重应用的专业学位,这一属性不仅意味着其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都要以研究为中心,也意味着研究能力是研究生最需要培养和具备的素质。试想一下,多数用人单位之所以愿付给研究生较高的薪水、较好的发展机会,其原因绝不是一纸学位证书,而是因为他们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绩效预期的研究能力。在工作中,这种研究能力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意识,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