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应对技巧
1、审题技巧
曾经在高考前两个月时做过高三教学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对八份考过的模拟试卷做失分归因统计,其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排列失分有归因前四位的分别是分析不够、概念不清、计算错误、审题不清。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工具,短时间很难解决;计算能力涉及学生的数学基础及细心程度,也是很难提升。审题能力在短时间内是可以提升的。
磨刀不误砍柴功、审题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看清每一个字、词、符号、对题意要反复推敲,搞清楚题目的条件、抓住问题的关键。读题的过程中必须划出关键字,有很多物理学的专业术语必须理解到位,例如:“轻质线或绸带”,直观的反映是不计质量、深层的理解是无论线处于什么样的运动情况,其所受的合外力必须等于零,由此,线上各处的张力(拉力)大小相等;可绕固定转轴转动的“轻质杆”处于平衡状态时间,非固定端受到的力必须沿着杆子方向,否则就不满足转动平衡条件。再如“正电荷”、“负电荷”、“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向里、向外)”、线圈有“一半”在变化的磁场内……等等,直接影响到电场力、磁场力方向的判定,有效面积的计算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错误。不仅如此,在划出关键字的同时,最好将有关数据或符号标注在题目的图上,因为,一旦开始解答,注意力已集中在图上。
2、分析技巧
无论是选择题、实验题还是论述计算题,多十分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逻辑结构来看,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分析不到位就无法正确解决问题。调查统计表明,由于分析不够或不作分析导致错误占22%左右,是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五种:分析不够、受力分析错误、几何分析错误、电路分析错误和不画图分析。为此,考生必须做到遇到力学问题,必须画好受力分析图;遇到运动学问题,必须画好几何关系图(必要时配合v-t图像应用);遇到电路问题,必须简化电路图(如R-L-C电路),并且每个电学状态必须画一个图,以便于分析和对比;遇到核反应问题时,必须写出核反映方程式,把核反应方程作为解决问题的抓手;遇到带电粒子运动时,必须画出几何图案,一般先在草稿纸上画,找到符合题意的几何图后再转画在答题卡上,这样可以不受答题卡图形区域的限制,便于分析。